同饮一江水 共写澜湄情

发源于唐古拉山东北部,纵贯横断山脉,一路奔流而下注入南海的澜沧江—湄公河,曲折蜿蜒4880公里,串起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


 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随着共建“一带一路”逐步推进,六国间合作日益紧密,而澜湄计量合作便是其中一段佳话。


 2018年,澜湄计量合作启动。合作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牵头,缅甸科技部、老挝工贸部、泰国计量院、柬埔寨国家计量中心、越南计量院五方参加,旨在落实《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等,支撑澜湄次区域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发展。5年来,澜湄计量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成果。其中,中方把支撑湄公河国家经济复苏、社会发展、民生安全作为长期优先主题,持续实施“小而美”项目,在质量计量和电能计量、疫情防控相关红外体温计校准、环境保护相关PM2.5和PM10大气污染物测量等重点领域,帮助湄公河五国卓有成效地提升了计量发展水平,获得五国高度赞誉。


指导校准红外体温计,有力支撑疫情防控


2020年1月,新冠疫情突然来袭并迅速蔓延,呈席卷全球之势。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成为世界各国刻不容缓的共同任务。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征途中,中方以红外体温计校准助力湄公河国家疫情防控,被纳入澜湄计量合作框架。


2021年1月,第二届澜湄国家计量合作研讨会召开,签署《澜湄国家计量和测量标准合作联合声明(2021)》,把公共卫生安全等作为澜湄计量合作的长期优先领域。次年3月,第三届澜湄国家计量合作研讨会召开,进一步明确2022年度计量重点合作领域包括疫情防控。


中国计量院热工所副研究员柏成玉介绍,中国计量院在红外体温计校准领域优势突出。“长期以来,中国计量院承担国产和进口红外体温计的计量器具型式评价试验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产品全性能检测经验,并结合实践对红外体温计的检定和校准方法开展系统性研究,制定红外体温计相关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同时,中国计量院还拥有亚太计量合作组织(APMP)‘红外耳温计黑体对比项目(APMP.T-S15)’的主导实验室,在红外校准装置性能评价与量值控制方面拥有成功经验。”柏成玉说。据了解,在疫情防控期间,中方通过澜湄计量合作,为柬埔寨、老挝、缅甸三国研制红外体温计校准装置3台套,均溯源到中国。


为提升湄公河国家计量工作人员红外体温计校准相关技术能力,中国计量院向五国技术人员开展红外体温计校准线上培训4次8学时,共计72人次。参与培训的缅甸计量院院长Mar Lar Win感激地说:“非常感谢老师一步步耐心教授我们操作技巧,包括设备的安装和运行、红外耳温计和额温计的校准等,并及时提醒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参加培训课程后,我们清晰了解了红外体温计(耳温计和额温计)和工业温度计的校准方法。未来,我们还希望有机会深入学习工业用红外测温仪器的校准技术。”


实践证明,中方帮助湄公河国家建立基本的红外体温计国家计量标准和校准能力,不仅能够支撑其疫情防控所需公共场合体温筛查,还将提升各国未来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能力。


助力测量大气污染物,积极支持环境保护

2019年7月,中国计量院环境计量中心迎来一位客人——泰国计量院气体分析实验室高级计量研究员Bunthoon Laongsri。他实地参观了PM2.5监测校准实验室、颗粒计量实验室、气体分析实验室,详细了解中国计量院在环境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切割器切割特性和化学成分量计量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与最新进展。3天的考察访问,让Bunthoon Laongsri大为赞叹并热情高涨,频频表达学习与合作的意愿。


Bunthoon Laongsri的兴趣盎然,源自当时泰国计量院在PM2.5和PM10计量方面的工作布局。2019年,泰国政府提出“解决污染问题(颗粒物)2019—2024”行动计划,并对泰国计量院提出迫切要求,希望建立国家测量标准,为泰国国内PM2.5和PM10的测量建立溯源链。对此,泰国计量院在2019年启动相关实验室建设,并采购PM2.5和PM10自动监测仪器和部分计量标准器,但尚未建立计量标准,也缺乏颗粒物计量方面研究经验。因此,泰方希望通过与中国计量院的合作解决上述问题。


通过2019年的首次交流,泰国计量院结合需求和实际,聚焦PM2.5/PM10监测仪校准、切割器校准、数量浓度计量、采样器计量、粒度标准物质研制和湿度对测量的影响,提出6项合作主题,并与中国计量院商定人员交流和现场培训计划。


在前期组织线上研讨、教学的基础上,自今年3月起,泰国计量院分批派出7名技术骨干来到中国计量院进行学习交流。全程参与相关培训工作的中国计量院环境计量中心副研究员许潇介绍,该院技术专家分别以技术法规讲解、仪器实物讲解及操作演示、实际操作指导的形式,对泰方7名技术骨干进行培训。


Patcharapol是第一名来华培训,也是学习时间最长的泰方技术人员。他表示:“中国计量院技术专家针对我所承担的PM2.5/ PM10监测仪校准装置研制和实验室建设任务提供了宝贵的帮助,指导我对校准装置的设计做出了关键性改进。通过来华培训,我对PM2.5/PM10相关测量方法和计量技术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弄清了此前在试验中遇到的测量结果发生系统性偏差的原因,并在返泰后成功修正偏差。”


今年5月,中国计量院派出专家参加泰国计量院召开的大气污染物关键测量技术研讨会,向参会的澜湄合作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亚太国家技术人员系统介绍了中国计量院在颗粒物计量方面具有的技术能力、法规文件以及研究进展情况,获得与会各方高度肯定。此后,中国计量院还将派员专程赴泰开展实地技术交流。


截至目前,通过澜湄计量合作,中方已系统指导泰国建立PM2.5/PM10计量标准,并向泰国赠送关键有证标准物质15种,有力支持了泰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


善温度长度计量标准,有效促进产业发展

7月15日,缅甸科技部科技创新司司长Phyu Phyu Win一行7人,来到中国计量院参观访问。其间,代表团对中国计量院多年来在食品和机械加工关键测量能力方面给予缅甸的指导和帮助表示感谢。


时间回到2020年。


那一年,中国计量院负责实施2021—2023“中缅食品和机械加工业关键计量标准合作研究”项目。


“开展该专项合作研究,旨在结合缅甸实际,发挥中国计量院优势,聚焦对方食品和机械加工业发展所涉的温度和长度计量需求,助力其建立相关国家计量标准,提升计量水平。”项目负责人、中国计量院国际合作部原主任、现在担任力学与声学计量科学研究所所长的高蔚表示。


3年来,项目有序推进,4个层级的合作研究目标逐步由设想变为现实。

——在需求分析层面,对缅甸温度和长度计量发展情况进行摸底,并对照有关计量发展国际指南,指出存在的不足和欠缺,进而提出改进意见建议。

——在计量标准研制层面,立足缅甸实际需求,研究制定符合其国情的食品和机械加工业温度和长度计量标准建设规划,研制并捐赠温度和长度两套关键计量标准装置,均溯源至中国。

——在技术培训层面,以线上方式为缅甸18名人员提供培训24课时,并邀请4名人员于今年5月来到中国,分别在中国计量院、广西计量检测院、云南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进行学习,共为期3个月。

——在计量理念推广层面,拟于今年9月,在将相关计量标准装置运至缅甸的同时,与缅甸有关机构合作召开研讨会,进一步传播先进计量理念,增强相关官员、企业人员计量意识。


回忆项目实施过程,高蔚有很多印象深刻的瞬间。


“立项后,受到新冠疫情和缅甸国内政治局势影响,我们一度担心项目能否顺利推进,好在缅甸计量院两任院长都高度重视,积极创造合作机会,最后让项目顺利落地。”高蔚说,“比如,每次进行线上培训时,即使工作再忙,Mar Lar Win院长也会亲自带领所有缅甸方技术人员参加,认真听课并互动交流。这种敬业和专业精神,令我们十分钦佩与感动。”


在今年5月来华学习的4名缅甸技术人员中,便有Mar Lar Win的身影。她表示:“很激动,终于有机会来到中国。中国计量院帮助研制并捐赠的两套关键计量标准装置很好,也很及时,能有效解决缅甸存在的一些计量溯源问题。同时,各项培训对缅甸技术人员的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很切合我们的需求。”


高蔚介绍,“中缅食品和机械加工业关键计量标准合作研究”项目将于今年11月结束,但更多“小而美”的项目还将在未来被构思、被实践。


同筑计量桥,共写澜湄情。多年来,以计量合作为纽带,中国与湄公河国家结下深厚情谊。未来,澜湄计量合作将长期开展,力争成为中国计量领域对外援助的“根据地”,为澜湄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进一步支撑东盟共同体建设。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